{{ 'fb_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 'fb_in_app_browser_popup.copy_link' | translate }}
{{ '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想要泡好一杯茶其實並不是那麼困難,當我們掌握了以下幾個要點,便能夠輕鬆沖泡出一杯完美的茶。除了茶葉本身的品質之外,影響茶湯的因素可以分為以下幾點:
茶葉的含量
沖泡茶葉最佳的比例為 1g茶乾:50ml的水 ,然而並不是隨手都能拿來量器進行準確的測量,所以大部分的人,即便是專業的茶人,都有一個大概衡量的方法,就是將茶葉平鋪容器底部(條形茶葉因為較蓬鬆可以鋪上兩層),而水位的部分必須達到茶葉能舒展開的位置,但切記不要讓水位達到全滿,因為這樣會使得出湯變得困難並且提高燙傷的可能性。
那麼如果是用茶包的話,因為大部分原葉立體茶包都是裝3g左右,則需要150ml的水,但是通常馬克杯都是300ml左右,這樣的話,我們可以考慮在泡茶時放入兩個茶包或者延長浸泡的時間(一泡3~5分鐘)。
水的質地
陸羽在《茶經》中提到「山水上;江水次;井水下。」,所以泡茶用水具有等級之分確實是有其道理,而水質影響口感的原因又是什麼,主要是受水中富含物質的影響,當水中富含太多礦物質,使得水的導電度超過300度以上我們稱之為硬水,反之為軟水,而不富含物質的水稱為純水,那麼哪個泡起來好喝呢。
如果用硬水沖泡的話,會因為水中的礦物質過多,讓泡出來的茶湯不僅顏色變得暗沉,香氣也同時會顯得不那麼清揚,甚至會影響喝起來的口感。然而,相反的,如果使用純水泡茶,會減少茶葉中的物質與水中的物質產生的美妙變化,香氣會清淡許多,滋味也稍稍顯得較單薄。
所以在選擇水時通常以導電度100度左右的軟水最為合適,然而並不是輕易的就知道自己所使用的水硬度到底是多少,所以我們可以用一種較土法煉鋼的方法,帶著研究的心態去使用不同的水來泡茶看看,在不斷嘗試的過程中去發現水質對茶葉的影響,並且最終找到自己最喜歡的那款水。
水的溫度
在選擇水溫時可以根據茶葉的種類、形狀進行調整
綠茶 70~80°C
溫度不超過80度,過高的水溫會破壞綠茶中的部分成分像是維他命C,同時也會使得較多苦澀物質被釋放出來,因而影響到茶的滋味。
輕發酵烏龍茶 80~85°C
烏龍茶中也有發酵程度較接近綠茶的茶葉,像是包種茶,其水溫可以控制在80~85之間進行沖泡。
烏龍茶 90~95°C
普遍我們接觸到的球形烏龍茶,我們都可以使用90~95度之間的熱水進行沖泡,而遇到球體較扎實的茶葉可以提高至95~100度,讓茶葉能舒展開來,釋放其中的物質。
重烘焙、陳年老茶 95~100°C以上
宜使用95~100度的熱水沖泡才能萃取最好的味道,重烘焙的茶葉因為高溫烘焙使得茶葉捲曲不易舒展開而且內含物質不容易被萃取出來故需要高溫沖茶,而陳年老茶因為長時間的陳化,轉化到一定階段的內含物質以及滋味是不容易泡出來的,必須高溫或沸水沖泡才能充分體現茶葉轉化後的本質,尤其是在茶香方面最為明顯。
東方美人茶 70~ 85°C
東方美人主要是採集茶葉嫩芽的部分製作而成,所以不能夠使用太高的水溫進行沖泡。
紅茶 95~100°C
根據《紅茶之書》一文中提及,2012年2月NHK BS Premium頻道的紀錄節目「愛因斯坦之眼」針對紅茶進行了一項實驗,最後得到一個結論。「紅茶要泡得好喝,方法只有一個,那就是以含氧量高的熱水來沖泡。」,而水在沸騰之後含氧量就會快速下降,作者也給出了95~98°C的這個完美沖泡溫度。
沖泡的容器
容器的選擇其實和控制茶湯的溫度是有某種程度的相關性,根據不同材質所製作而成的容器,具有不同的控溫效果,舉例來說,玻璃的材質就比陶瓷更快散熱,所以我們應該根據茶種選擇適合的容器,以下就介紹不同容器適合沖泡哪些種類的茶葉。
茶壺的聚熱保溫程度由高至低分別是 陶壺→瓷壺→玻璃壺,所以需要高溫沖泡的茶葉可以選擇陶壺,相對低溫的茶葉可以選擇玻璃壺。
陶壺
陶壺的導熱速度緩慢,具有良好保溫效果,對於需要高溫萃取的茶葉是非常好的選擇,像是重烘焙的烏龍茶、高山茶,都適合用陶壺沖泡,條型的紅茶其實也可以使用陶壺沖泡,陶壺能夠使得茶的韻味變得更加醇厚香濃。
對於陶壺的使用,因為陶壺容易保留茶湯的氣味,我們最好單壺沖泡相似的茶,避免一隻壺沖泡高山茶又沖泡老茶又沖泡重烘焙茶。
瓷壺
瓷器的導熱速度介於玻璃壺及陶壺之間,也因為材質的關係較不會殘留餘味,所以適合用來沖泡清香型的烏龍茶、東方美人及紅茶。在顏色的選擇上,我們通常選擇白色的瓷器,能夠較好的呈現茶湯的顏色。
玻璃壺
玻璃容器是茶器中散熱最快的一個,降溫的效果較快,對於未發酵的綠茶來說,是最好的沖泡容器,同時,也能拿來沖泡嫩採的東方美人茶。玻璃壺的散熱速度之快,又能夠欣賞茶葉在水中盤旋及舒展的姿態,欣賞茶葉的同時又不用擔心把茶葉悶壞,對於初學者來說其實是最好上手的器皿。
沖泡的方法與時間
在一切就緒之後,便能開始進行沖泡,首先會進行溫潤泡,將熱水倒入中後便將茶湯倒出,這一泡我們並不飲用,溫潤泡的用意是讓茶葉先舒展開來,讓後續的沖泡更容易釋放茶的原味,再來的重點就是每一泡茶應該沖泡多久。
較通俗的沖泡時間是以一分鐘為開始,之後每泡增加10~30秒。如果是自己品嘗時,沖泡的時間並不用太過於拘泥,而是根據每個人的喜好而調整,如果喜歡較濃的茶,便可以延長茶葉浸泡的時間,反之亦然。
但如果是碎末狀的茶葉,就不用建議用這套標準,因為萃取的速度更快,反而應該縮短茶葉浸泡的時間。
茶葉的美好,最重要的是自己能夠體會並欣賞,不管用什麼方法,只要自己能發自內心的喜歡,那就是好方法。
山上原作在此祝福每個人都能找到最適合你的茶葉以及沖泡的方法,並能夠天天享受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