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生產的主要是六大茶系中的青茶,又被我們稱為烏龍茶,台灣從古自今以烏龍茶聞名世界,除了日月潭地區以生產紅茶而得名,其他地區大部分都是以生產烏龍茶為主。因為烏龍茶是部分發酵茶,其發酵程度還是有高低之分,這也就讓不同的烏龍茶有著截然不同的風味,像是台灣的包種茶就是烏龍茶裡面發酵較輕(15%~30%)的一類,其特色相對的會接近綠茶一些,帶有綠茶的清香。反觀東方美人茶則就是屬於發酵程度較重(70%~)的烏龍茶,它的香氣與口感就會比較接近紅茶類,帶有熟果香以及較重的口感。

 

台灣常見烏龍茶

 

包種茶

產地: 坪林、石碇、木柵…等。

品種: 青心烏龍、四季春、翠玉、金萱。

特色:

文山包種茶外觀是條索狀、色澤墨綠,乾茶有甜素蘭花香,沖泡時香氣清揚,茶湯成蜜黃,蜜綠鮮豔,有幽雅花香味,湯鮮爽甘醇清澈不苦澀,回甘力強,且有「香、濃、醇、韻、美」五大特色。現在,已有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喜歡文山包種茶這種對身體無負擔,但又能享受茶的香氣及甘醇。

傳統式烏龍茶

產地: 南投縣、台中市、嘉義縣

品種: 大多為青心烏龍。

特色:

傳統式烏龍茶製茶特殊處在於茶菁於殺菁後,要再以布包成球狀揉捻茶葉,壓迫使茶成半球狀(布球揉捻)。過程中須不時把布巾攤開,將茶葉解塊散熱,重覆多次後,茶葉外型逐漸緊結成半球型,色澤墨綠油潤,葉展開後葉片為淡綠色,茶湯色澤金黃、琥珀色且澄清透亮,帶果香、熟果香甚至是花香,滋味圓滑甘醇且耐久泡。

高山烏龍茶

產地: 南投縣、台中市、嘉義縣

品種: 大多為青心烏龍。

特色:
高山茶的定義為海拔1000公尺以上茶園所產製的茶葉,而台灣主要產地為嘉義縣、南投縣及台中山區內海拔超過1000公尺的茶區,因為海拔高平均溫度較低,加上高山上時常雲霧籠罩,平均日照較短,茶樹芽葉中所含的兒茶素類等苦澀成分會降低許多,並且茶胺酸及可溶氮等對甘味有貢獻之成分含量提高,且芽葉柔軟,葉肉厚,果膠質含量高,因此山茶具有茶乾色澤翠綠鮮活,滋味甘醇,口感帶活性,具有獨特的山頭氣。

東方美人茶

產地: 坪林、新竹、苗栗

品種:大多為青心大冇為主。

特色:
東方美人茶,又名膨風茶,又因其茶芽白毫顯著,又名為白毫烏龍茶。是部分發酵烏龍茶中,發酵程度較重的茶品。臺灣茶葉改良場公布的發酵度為60%,新竹苗栗地區茶農所製的發酵度則多達75-85%,使兒茶素幾乎一半以上半氧化,故不會產生任何「生菁臭」、「臭菁味」,且不苦不澀。東方美人茶的採收必須在炎夏六、七月,農曆芒種至大暑間,即端午節前後10天,茶樹嫩芽經茶小綠葉蟬(小綠浮塵子)吸食後長成之茶芽,稱為「著涎」的茶菁,茶葉品質的好壞決定在「著涎」的程度。經手工採摘一心二葉,再以傳統技術精製而成高級烏龍茶,製茶過程的特點是:炒菁後,需多一道以布包裹,置入竹簍或鐵桶內的「靜置回潤」或稱「回軟」的二度發酵程序,再進行揉捻、解塊、烘乾而製成毛茶。再經分級、精製焙火、包裝。茶葉白毫肥大,葉身呈白、綠、黃、紅、褐五色相間,有濃濃的蜂蜜香、熟果味,西方飲茶人士譽之為東方美人(Oriental Beauty)。

鐵觀音

產地: 木柵、石門

品種:鐵觀音、硬枝紅心

特色:
鐵觀音為茶樹品種的名稱,原產於福建安溪,是在清朝光緒年間,由木柵的張迺妙茶師引進,現在木柵和石門依舊遵循重烘焙、重發酵的傳統古法。木柵與石門的茶樹品種不同,木柵的為軟枝鐵觀音,又稱「紅心歪尾桃」,所做出的茶又叫正欉鐵觀音;石門的則為硬枝鐵觀音,兩地所做出的茶均味道醇厚,有熟果香氣,沉穩的茶湯滋味是鐵觀音的特色。

紅烏龍

產地:台東
品種:青心大冇、大葉烏龍、金萱。
特色:
紅烏龍為烏龍茶中發酵程度最高者,其特點為烏龍茶製法外結合紅茶重萎凋及重揉捻的工藝,具有烏龍茶及紅茶兩者的特色。由於紅烏龍適合製作的季節為夏季,剛好彌補夏季產茶量之不足,且製作條件不被季節、品種、蟲害、病害所影響,因此茶園皆以有機栽培為主。其茶乾半球型緊結帶有光澤,茶湯橙紅且透亮有光澤,具熟果香、滋味甘甜滑潤不苦不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