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每年接近清明節的時候,就表示台灣春茶要開始採收了,但其實並不是每個地區的春茶都同時進行採收,有些地方會在清明節以前,而有些地方卻要等到清明節後幾個禮拜,那麼到底是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現象呢?

 

其實當我們了解茶樹生長的道理後就能很容易理解,春天來臨時,天氣會開始回暖,這個時候茶葉的嫩芽就會快速的成長,茶農會用肉眼判斷是否已經到了可以採收的大小,而我們知道,海拔較低的地方回暖是比較快的,所以茶芽會早一點成熟,但是呢,高海拔的地方回暖會慢一點,所以茶芽自然就會晚一點成熟,台灣產區有高有低,這也就是為什麼春茶採收的時間會有所不同了,那麼各地區採收的情況大概如何呢?

 

這就用圖來跟大家說明吧

 

海拔1000公尺以下的產區:

像是竹山鹿谷、名間以及台灣北部和東部等產區,春茶來的就會比較早,常常在清明節附近就會開始採收,較低的地方有可能清明節前就已經製作好春茶了。

 

海拔1000公尺~2000公尺的產區:

阿里山茶區、杉林溪茶區、或者一些較低的梨山茶區,通常都會在4月中之後才陸陸續續開始採摘,慢慢地往高海拔採收上去。

 

海拔2000公尺以上的產區:

梨山、大禹嶺以及玉山產區,這些都屬於台灣最高的產區,往往都要到5月份才會動作,有時候高山在採收春茶的時候,低海拔地區已經開始進入夏茶的收成階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