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b_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 'fb_in_app_browser_popup.copy_link' | translate }}
{{ '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在茶葉剛剛採摘下來時,其茶葉中大概有70~80%是水,而經過製茶的程序,最後茶乾的含水量大約只剩下5%~8%,所以茶葉的香氣和滋味主要是從這些物質而來,而這些物質有哪些?
在剩下的乾物質中分別有
茶多酚 20~35%:
「茶多酚(Tea Polyphenols),又名維多酚[1],為一種稠環芳香烴,是茶葉中多酚類物質的總稱,包括黃烷醇類、花色苷類、黃酮類、黃酮醇類和酚酸類等。其中以黃烷醇類物質(兒茶素)最為重要,含量約占茶多酚總量的70%左右。茶多酚又稱茶鞣或茶單寧,是形成茶葉色香味的主要成份之一,也是茶葉中有保健功能的主要成份之一。一些癌症患者寄希望於飲用綠茶以抵禦癌症或提高癌症治療的效果,但有研究表明茶多酚可能會導致常規癌症治療手段失效。」
—維基百科
醣類 20~25%:
醣類物質在茶葉中存在形態主要有三種,一種是游離態,是可溶性的,例如葡萄糖、蔗糖等;第二種是結合態的,必須經過某些水解酶作用,可水解為可溶性的糖,例如黃酮醇類和花青素結合的葡萄糖等;第三種是不溶性的,例如纖維素、澱粉、木素、果膠等。
蛋白質 20~35%:
大多數的蛋白質並不會溶於水,因此對於茶湯口感的影響並不大,只有少部分蛋白質會因為製茶過程產生變化,轉化為其他物質而溶於水中,進而影響茶湯的滋味。
胺基酸 1~5%:
茶中的胺基酸主要有兩種型態,一種為組成蛋白質所需的胺基酸分子,另一種則是游離性胺基酸,而茶胺酸又佔游離性胺基酸的大部分,這類的胺基酸具有甘甜鮮的滋味,是主要影響茶風味的成分之一。
「茶中含有的胺基酸主要是茶氨酸。茶氨酸是穀氨酸γ-乙基醯胺,有甜昧。茶氨酸含量因茶的品種、部位而變動。即使同是綠茶,在香茶、焙烤茶中含量少,在玉露炒茶中含量多。」
—維基百科
生物鹼 2~5%:
茶葉中生物鹼主要由咖啡鹼(咖啡因)、可可鹼、茶葉鹼組成,而又以咖啡鹼比例最高,而如果茶葉中咖啡因含量過高的話,則會導致茶湯品嘗起來較苦一點,同時,我們也必須注意到,如果茶葉浸泡的越久,咖啡因釋出也會越多,所以應該盡量避免過長時間的浸泡。
簡單來說,影響茶湯滋味的主要關鍵分別是
酸: 有機酸
甜: 醣類
苦: 生物鹼
澀: 茶多酚
鮮: 胺基酸